12月2日至3日,由中心主办的“俄罗斯文学与中俄命运共同体”系列学术讲座,在黑龙江大学主楼A226会议室举行。讲座特邀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夏忠宪教授、南开大学王志耕教授和四川大学刘亚丁教授等4位国内俄罗斯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为我校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师生做了四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并现场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
12月2日下午的首场讲座由中心刘锟教授主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建华教授做题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转型与方法论问题》的学术讲座。他从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历史进程入手,结合自身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评奖的实际经验,为大家讲解了俄罗斯文学在中国学术界研究的历史演变,特别指出转型时期的发展特点。最后,陈教授联系近10来中国学术界对俄罗斯作家作品研究的变化,指出当今俄罗斯文学研究的缺失与不足,并鼓励在场青年师生,充分发挥青年学者的内在潜力。
随后进行的第二场讲座,由中心李洪儒主任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夏忠宪教授以《期刊的选题及其学术规范》为题,为在场师生讲解了如何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及跟踪俄罗斯文学研究学术前沿的途径;讲座中,夏忠宪教授还结合自己多年担任《俄罗斯文艺》主编的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期刊质量问题,并告诫在场青年师生,应如何避免论文写作中的差错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12月3日14时开始的第三场讲座,由南开大学文学院王志耕教授主讲。他以《俄罗斯文学的反现实叙事》为题,首先对自己讲座题目中“反现实叙事”的本质和内涵进行了详细阐释。随后,经由自己对中外文学许多作家、文艺批评家的各种“言语”内容和风格的理解,王志耕教授介绍了俄罗斯文学中的现实叙事以及反现实叙事的思想体系,阐述了他对俄国历史、社会与文学的感悟和认识。讲座由俄语学院郑永旺教授主持。
俄语学院孙超院长主持了第四场讲座,来自四川大学的刘亚丁教授做了题为《俄罗斯与中国:“文化交流面面观”》的学术讲座。讲座中,刘亚丁教授回顾历史,介绍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载体、文化传播代表人物、传播现实等问题,指出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现象。最后,刘亚丁教授指出了文化交流对提升国家形象、打开国际视野的意义,并鼓励外语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承当中俄文化交流使者。
这四场学术讲座大家云集,成果丰硕,诸位学者回顾俄罗斯文学研究发展的历史,提出许多新问题,并留下讨论的空间,极大地拓展了现场师生的学术视野,为我校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以及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