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心简介

日常工作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2001年第1期(总第2期)

作者:管理员3   时间:2001-03-09   点击数:
 

一、俄语语言文学“十·五”科研规划(草案)摘要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应教育部的要求,在广泛征求了国内俄语学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俄语语言文学“十·五”期间的科研规划(草案)》。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一)“九·五”期间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概况

 

俄语隶属斯拉夫语族、印欧语系,是屈折语的典型代表。俄语语言研究较之其他语言研究有更加特殊的意义。俄罗斯当代语言学的成就不逊色于西方,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析取语义单子、元语言释义、语言意义的综合描写、语言的逻辑分析与观念分析、语句的命题、模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进和研究俄罗斯当代语言学对于我国的汉语研究、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我国的俄语语言研究工作者,首先是高校的俄语语言研究工作者,克服了由语种本身原因形成的诸多困难,·期间在俄语语言研究、俄罗斯语言学的引进与研究、俄语教学研究、俄语辞书理论与词典编纂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俄罗斯文学不仅在世界文学中享有公认的崇高地位,而且对于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90年代以来,由于俄国文学的发展出现了新格局,俄侨文学、被禁文学作品不断问世,俄罗斯文学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以及创作方法和风格上,都形成了多样而复杂的面貌,作家创作思维不再受官方意识形态的干预,开始进行独立的审美探索。这种新形势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俄罗斯文学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国内其他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一道冲破了前些年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局限性,将近5年来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工作大大深入了一步。研究的内容更为丰富,方法更为多样。“九·五”期间,俄罗斯古典文学、20世纪俄罗斯文学(包括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苏联主流文学、回归文学、俄侨文学、当代文学等)、文学史(包括文学通史和断代史)、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我国的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特别是俄语语言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等学校。这与高校的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科前沿靠拢的迫切需求有直接关系。近几十年来,一批批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副博士(俄罗斯)学位的研究者成长起来,他们熟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正在成为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的主力军。这批人绝大多数的工作岗位正是各高等学校。研究队伍的组成在“九·五”期间有了新的发展变化,结构更趋合理。“九·五”之前,我国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的主体是50年代开始从事俄语语言文学的老一代学者,他们当中有相当多的人曾留苏学习过。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实力雄厚的中、轻年学者开始活跃在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学术前沿,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文学博士或硕士,外语好、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全国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在源源不断地培养俄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科研人材,使我国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不但后继有人,而且队伍日益壮大。

 “九·五”期间,我国的俄语语言文学研究虽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程度不同的进展,但是不足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俄罗斯语言学的引进方面,零星介绍较多,系统引进较少。

2在俄罗斯语言学的研究方面,概述性的工作做得较多,研究性的工作做得较少;传统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得较多,新兴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性的工作做得较少。

3.在俄语语言研究方面,建立在艰苦、细致的语料收集、语料分析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较少。

4.紧密结合我国俄语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母语(汉语)特点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

5.将俄罗斯语言学、特别是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介绍到现代汉语研究领域的工作欠缺。

6.对白银时代文学的关注和研究比较多,对古典文学、苏联解体以后的当代文学研究得相对少一些;有些研究缺乏深度,尚未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体系。

7.由于缺少协调全国同行的中心机构,研究工作力量比较分散。有组织、有计划、跨校横向联合做得不够。

 

(二) “十·五”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目标、

任务和重点研究领域

 

20009月以来,中心通过召开座谈会、通讯等方式广泛征集了国内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专家的意见,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反复讨论,最后提出了我们对“十·五”期间俄语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研究领域的初步看法。

“十·五”期间俄语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交叉研究的形式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以运用语言学成果于语言教学为研究对象的应用语言学(狭义)和外语教学法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3.俄语语言学研究俄文信息计算机处理研究更加密切地结合;

4.语言对比研究,特别是非亲属语言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加强;

5.词典学与词汇学的研究将更加受到重视。

“十·五”期间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发展总趋势将是继续向深广发展和中国学者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的形成。在突出对解体后俄罗斯当代文学研究这一重点的同时,兼顾俄罗斯文学多个领域的研究:

1.古典文学;

2.文学与文化;

3.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

4.20世纪文学经典重读;

5.中国的俄罗斯侨民文学;

6. 文学理论研究。

依据上述的学科发展趋势,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本着“从我国俄语学界的实际情况出发,与俄语教学紧密结合,力求有所开拓,有所创新”的原则,除了研究中心已承担的重大项目《俄罗斯当代语义学研究》、《俄国术语理论与实践》、《俄罗斯的人文精神和文学》要延续到“十·五”期间外,确定了如下几个大的研究方向:

1.  词汇信息库的编撰理论与实践;

2.心理语言学与俄语教学;

3.适合中国人的教学语法;

4.俄汉语对比研究;

5.计算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

6.语言与文化;

7.辞书理论与词典编纂;

8.19世纪以前的古典文学研究;

9.文学与文化的研究;

10.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深入研究;

11.20世纪文学经典重读;

12.中国的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

13.文艺理论研究。

 

(三)研究课题和简要论证

 

关于“九·五”跨“十·五”的研究课题,对其已经取得的成绩、继续研究的必要性等做了进一步的论证,而对“十·五”期间的重点研究课题,则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突破的难点、课题研究的大致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证。《规划(草案)》论证的课题包括:

1.俄罗斯当代语义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批重大项目)

本课题已公开发表的阶段成果是:1)词汇语义因素的交际功能转换(张家骅,2000);

2)概括体范畴语法意义的若干理论问题(张家骅,2001);3)模态词与间接祈使言语行为(孙淑芳,2000);4)试论题元语义次范畴性质(彭玉海,2001);5)论语义主体和语用主体(彭玉海,2001);6)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句义理论的发展(李红儒,2001)。

2.俄语动词词汇信息库

3.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

4.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心理研究

5.俄汉语文化语用对比研究

6.俄汉语交际结构对比分析

7.教学语法研究

8.俄语句法语义学

9.俄语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研究

10.计算语言学理论与实践

11.俄国术语学理论与实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批重大项目)

本课题已公开发表的阶段成果是:1)俄国术语学研究掠影(郑述谱,2000);术语与术语学(郑述谱,2001)。

12.俄汉双语词典论纲

13.汉俄教学字典

14.俄汉新词词典

15.俄罗斯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从俄罗斯人文文化的视点研究俄罗斯文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批重大项目)

本课题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是:1)《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宗教意识浅析(刘锟);2)评卡巴科夫的小说《叛逃者》、日丹诺夫等人的新潮诗、瓦尔拉莫夫的小说《生》和阿纳托里·金的小说《半人半马》的论文4篇(余一中);3)俄罗斯的神秘主义认识论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等两篇论文(金亚娜)。

16.9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

17.哈尔滨的俄国侨民文学

18.俄罗斯文学与圣经

19.20世纪俄罗斯文论研究

20.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化研究

21.俄罗斯文学体裁研究

22.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研究

23.中国现代文学与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比较研究

24.俄罗斯文学人物词典

25.尤·米·洛特曼的文化诗学研究

26.语言学视角下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戏剧

 

注:本《规划》是在石南征(中国社会科学院)、余一中(南京大学)、刘文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建华(北京外国语大学)、任光宣(北京大学)、汪介之(南京师范大学)、周启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冰(北京师范大学)、陈训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杨明明(吉林大学)、许高渝(浙江大学)、刘光准(北京外国语大学)、史铁强(北京外国语大学)、李勤(上海外国语大学)、王仰正(西安外国语大学)、易绵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黄苏华(首都师范大学)、赵秋野(哈尔滨师范大学)、张会森(黑龙江大学)、郑述谱(黑龙江大学)、孙淑芳(黑龙江大学)、彭玉海(黑龙江大学)、李红儒(黑龙江大学)、王文忠(黑龙江大学)、靳铭吉(黑龙江大学)等同志提供的咨询、论证材料的基础上,由张家骅、金亚娜整理、增删并参与个人意见写成。

 

 

二、200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以《俄语语言文学“十五”科研规划(草案)》为依据,讨论并确定了以下三个课题作为2001年度由教育部向全国招标的重大项目:

1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教育部拨款10万元);

2俄罗斯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3 9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

经学术委员会委员签名之后,中心已于326将其上报到了教育部社政司。

 

三、2001年度学术会议计划

 

我中心决定于200112月在哈尔滨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有关俄语语言学方面的学术研讨会。

会议名称:俄语语义学·语用学·词典学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011221——23

会议地点: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市)

主要内容:1)俄罗斯当代语义学、语用学、词典学研究;

          2)现代俄语的语义、语用、词典编纂研究;

          3)语义学、语用学、词典学与中国俄语教学;

          4)语义学、语用学、词典学与机器翻译。

征文方式:由与会人员自行携带打印论文50份;会议成果拟以论文集形式公开出版。

与会人员:国内高等学校俄语院系的相关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系统的俄语学者。

该决定已呈报教育部社政司备案待审批。

 

四、科研成果目录(20011月—4月)

   

张家骅 《语法·语义·语用——现代俄语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孙淑芳 《俄语祈使言语行为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彭玉海  《俄语动词(句)语义的整合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张家骅  俄汉语动词完成体语法意义的对比研究(《俄国语文学报》第3辑,2001年,台北)

郑述谱  关于术语及术语学(《外语学刊》2001年第2期)

易绵竹  语义信息代码化的操作原理(《外语学刊》2001年第2期)

傅兴尚  事格语法的三大理论支柱(《外语学刊》2001年第2期)

彭玉海  物理作为动词的语义次范畴及其鉴定标准(《外语学刊》2001年第2期)

彭玉海  试论题元语义次范畴性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刁绍华 《中国(哈尔滨、上海)俄侨作家文献存目》(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4月)

刘文飞 《明亮的忧伤:重温俄罗斯》(文集,东方出版中心,20009月)

刘文飞  凯旋之后的失落(《环球时报》2001119

汪剑钊  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四位“萨福”(《中华读书报》2000920

汪剑钊  光荣与遗憾——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百科知识》2000年第11期)

余一中  阿纳托利·金的《半人半马村》(《外国文艺》2000年第6期)

余一中  瓦尔拉莫夫和他的小说创作(《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五、学术沙龙

 

为了活跃学术气氛,促进俄语语言文学学术交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于200011 9日正式揭牌以来举行了两次学术座谈会。分别由彭玉海博士主讲《主体的语义和语用空间》及郝斌主讲《俄语句子的情态性》。

彭玉海博士主要从语义、逻辑、指称、语用诸方面入手,对主体范畴在语义和语用两方面的功能、特征及其相关性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为主体的语言和言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线索及思想原则,并为话语意思的解读寻找出了一条新思路。

郝斌详细地对比分析了俄罗斯学者对句子情态性的各种不同的观点,指出,对句子情态性的广义理解,基本可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句子内容的行为主体与行为的关系;(2)从说话人角度言语内容同现实的关系;(3)说话人对言语内容的态度关系。在现代俄语语法研究中,关于句子情态性的分歧和争论,基本是围绕上述三种关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决定和进入情态性范畴的内涵展开的。

这两次座谈会均是由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家骅教授策划并主持的。两次学术活动摆脱了以往学术报告的模式,采取了座谈的方式,在主讲人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与会者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

  •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 黑ICP备14005517号-5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