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心简介

研究队伍

博士生导师
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队伍 > 博士生导师 > 正文

博士生导师刘琨教授

作者:基地   时间:2021-09-08   点击数:

图片刘1.png

个人简介

刘锟,女,1971年8月1日生,文学博士,黑龙江双城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全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巴赫金研究分会理事

   

所在学科

俄语语言文学

   

主要研究方向

俄罗斯文学

   

学术背景及工作经历

1997.9 ——2004.6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

2006.11——2007.11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大学俄语语文系,访问学者

2001.3—— 2010.9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06.9——        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8.3——2010.3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0.9——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更名),研究员

2014.6——         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代表性学术成果

论文

1. 安德烈耶夫的感受艺术和观念戏剧,《剧作家》 1999年第4期。

2. 《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叙事话语分析,《外语学刊》2000年第4期。

3.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日瓦戈医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4. 俄罗斯文化与文学中的“安宁”观念,《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5. 无奈的追问 无助的抗争——论安德列耶夫悲观主义世界观的宗教来源,《俄罗斯文艺》2004年第3期。

6. 康德哲学视野下的《大师和玛格丽特》——米•布尔加科夫与康德上帝观的比较,《俄语    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7. 略论俄罗斯文学中的怜悯主题 ,《中外文化与文论》2005年第12期。

8. 《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宗教神话主题 ,《学术交流》2005年第4期。

9.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历史小说及其个性化特征 ,《俄罗斯文艺》2005年第2期。

10. 《基督和反基督》中的宗教乌托邦思想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11. 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文化维度,《外语学刊》2006年第6期。

12. 论康德哲学对布尔加科夫创作思想的影响——兼论《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宗教哲学思想,《学术交流》2006年第9期。

13. 东正教哲学精神与俄罗斯文学审美文化,《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2期。

14. 从东正教文化视角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观 ,北京大学《欧美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

15. 《静静的顿河》中的宗教文化因素解读——兼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文化传统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6. Об антропологическом значен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романов Д.Мережковского --На примере египетской дилогии ,Объединенный научный журнал ,2007,№13.

17. 论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基督阐释学 ,台湾政治大学《俄语学报 》2008年第12期。

18. 梅列日科夫斯基历史小说创作的人类学意义——以埃及两部曲为例 ,《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3期。

19.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主观文学批评,《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

20.. 梅列日科夫斯基主观批评视野中的普希金,《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

21. 《死魂灵》的体裁问题探源,《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4期。

22.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思想的东正教文化内涵,《国外文学》2009年第3期。

23. 普希金:一个孤独的文化符码——从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观点出发,《俄罗斯文艺》2010年第2期。

24.. 从梅列日科夫斯晚年的两部传记作品看其宗教神学思想探索的特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25.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看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艺术的特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

2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国象征主义小说的影响,《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3期。

27. 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外语学刊》2011年第6期。

28. 梅列日科夫斯基新基督教思想中的历史和文化哲学问题,《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2期。

29. 梅列日科夫斯基历史小说体裁问题和诗学特征,《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4期。

30. 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彼得堡现代神话意蕴,《外语学刊》2012年第6期。

31. 洛谢夫的美学理论及其主要特征,《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2年第2期。

32. 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艺术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外国文学:领悟与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3. 略论洛谢夫的《名谓哲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34. 金砖国家合作潜力与文化文明因素(译),《俄罗斯文艺》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15年第2期《中国外交》全文转载。

35. 俄语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俄罗斯文化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36. 洛谢夫与巴赫金美学思想的比较,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5 年第 4 期,第71-79页。

37. 论洛谢夫艺术哲学的本体论原则,《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第52-57页。

38. 洛谢夫与巴赫金:两种语言哲学的对话,《外语学刊》2016年第5期,28-32页。

39. 论洛谢夫的《艺术形式辩证法》,《俄罗斯文艺》2016年第1期,第48-55页。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46-54页,

40. 洛谢夫的象征美学理论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世界,《俄罗斯文艺》2017年第2期,第52-58页。

41. А.Ф. 洛谢夫的学术思想及其研究状况综述,《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第58-67页。

42. 俄苏精神文化史中的“洛谢夫神话”,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期,第59-65页。

43. 洛谢夫哲学美学理论的地位、影响及其接受,《文学与文化》,2018年第4期,第57-66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4. 文学创作记忆:巴赫金的“对话”与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俄罗斯文艺》2018年第4期,第4-15页。

45.Гуманизм гения: А.С.Пушкин В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Д.Мережковским//Наследие В.Г.Короленко, Стратегии гуманизма. Сборник материалов второй , 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 2019.С.24-27.

46.世纪人文“双子座”:洛谢夫与巴赫金的思想对话,《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9年第3期,第62-67页。

47.论洛谢夫的神话哲学和美学思想,《俄罗斯文艺》2020年第1期。

48.巴赫金梅尼普体裁理论考辨,《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83-89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9.共识性对话——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之元语言特质,《浙江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50.作为巴赫金新修辞构想的“共识性对话”,《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2020年,第7辑。

专著

1. 《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2. 《圣灵之约: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宗教乌托邦思想》,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3. 《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第二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4. 《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5. 《俄罗斯文学中的存在主义传统》(第三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6.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俄罗斯卷》(参加撰写),商务印书馆,2017年。

7. 教材:《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8. 译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家族往事》(第二译者),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

9. 巴赫金在1963-1964//《剪影与见证:当代学者心目中的巴赫金》(参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项目

主持的项目

1.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宗教乌托邦思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05—2008.

2. 《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诗学研究》,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45批面上资助项目,2009 —2011.

3. 《洛谢夫的象征美学理论研究》,黑龙江省高校青年骨干支持计划项目,2012—2014.

4. 《洛谢夫的神话哲学美学思想》,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10—2016.

5. 《洛谢夫的美学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2—2018。

6.《洛谢夫人文思想的宏大叙事及其宗教精神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8----

7. 巴赫金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小说文本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2019----

参加的项目

1.《俄罗斯人文精神和文学——从俄罗斯人文文化的视点研究俄罗斯文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 2000 —2006.

2. 《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996—2000。

3. 《20世纪外国文学纪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6—2011.

4.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中的存在主义传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2013.

5. 《俄罗斯文学中的彼得堡神话意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07—2012.

6.《中俄人文合作绩效评估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项目,2017年12月26日。

7. 《现代斯拉夫文论经典汉译与大家名说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7----

 

荣誉与奖励

 

1.论文《无奈的追问,无助的抗争——论安德列耶夫创作中悲观主义世界观的宗教来源》 ,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3月。

2.论文 《东正教哲学精神与俄罗斯文学审美文化》,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年3月。

3.论文《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历史小说及其个性化特征》,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8年2月。

4.专著《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 ,第十五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2014年9月。

5.译文《金砖国家合作潜力与文化文明因素》,第十七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9月。

6.论洛谢夫的《艺术形式辩证法》,黑龙江省第五届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7年12月,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

  •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 黑ICP备14005517号-5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