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语义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5年11月6日至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语义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南山专家楼举行。特邀专家、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共百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包括:词汇、句法、篇章语义的研究;基于一手文献资料的语义学史研究;语义学理论方法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等。经过会议组委会的审阅,有60篇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
11月7日8点半大会拉开帷幕,特邀司仪刘慧、孙晓霞、孙敏庆用汉、英、俄三种语言介绍会议背景和与会专家。9点开幕,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傅康生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顾曰国教授致祝贺辞,大会主席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淑芳教授委托李洪儒教授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8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演讲。他们是Cliff Goddard(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格里菲斯大学语言与语言学学院教授、院长)、Dirk Geeraerts(比利时卢汶大学文学院教授)、Валентина Юрьевна Апресян(俄罗斯科学院俄语研究所高级研究员)、Алекс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мелёв(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授)、顾曰国(国际语用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束定芳(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语》主编)、张家骅(著名语义学家,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李葆嘉(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南京语义学派”的奠基者,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
本次会议有几大亮点:
1. 会议主题高度聚焦。澳大利亚语义学派、莫斯科语义学派与中国语义学派齐聚一堂,紧紧围绕语义学史、语义学理论方法、词汇语义、句法语义、篇章语义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内容前沿,探讨深入。
2. 汉外交流深入有效。本次研讨会为中西语义学、汉外(中国汉语界和外语界)语义学、南北语义学的协同创新发展,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主办方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莫斯科师范大学、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比利时卢汶大学在进一步合作研究、高级人才访问等方面取得进展。
3. 学术气氛十分浓烈。会议共设特邀专家专题演讲4场,正式代表分组讨论6场,与会者就相关议题深入研讨、积极互动、气氛浓烈,真正实现了交流、对话,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会议组织井然有序。“合理之时限,即节约时间。” 在大会主席李葆嘉教授的精心筹备下,会议组织井然有序,议程安排合理紧凑,为大会顺利、高效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7日晚,与会同仁到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参观交流。参观了语音实验和计算室、课堂话语实录室、阅览室以及工作室。李葆嘉教授与Валентина Юрьевна Апресян教授就元语言研究促膝交流,双方希望交换研究成果、展开合作。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语是心声神秘晦,文如旨趣意境瞭。中西璧合遇新友,汉外珠联会故交。莫道南山飘红叶,细研语义兴热潮。”本次会议四海名家云集,金秋随园共鸣。会议打破了不同语种之间的学术藩篱,密切了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国内汉语界、俄语界、英语界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既助益于语义学的纵深发展,同时也为南北两个语义学中心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提升了国际国内的开展语义研究的合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