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心简介

学术研究

学术会议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会议 > 正文

[转载]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全国俄罗斯文学与艺术”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基地   时间:2013-04-28   点击数:
[转载]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013-04-24 15:51:31
 
“全国俄罗斯文学与艺术”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面临范式转型,加强对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的交叉研究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一直以来,俄罗斯文学与艺术都是我国俄罗斯研究学界主要探讨的问题,但无论是我国学界还是世界斯拉夫学界,都少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研究的。为弥补这一缺失,4月13—14日,“全国俄罗斯文学与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相关学者表示,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研究范式面临新的转型,需要对现有的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研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其获得新的生命。
  俄罗斯经典作家研究有待向纵深开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汪介之告诉记者,相对于国内其他国别的文学研究而言,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一系列经典作家研究的匮乏。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晓都认为,经典作家的作品是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最重要的文本资源,总会为文学史和作家研究预留进一步阐释的空间。英国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俄国也有“一辈子谈不完的普希金”。
  吴晓都表示,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们都是从普希金那里走出来的”,这实际上道出了普希金才是俄国文学主题和风格的源泉。仅就叙事创作主题而言,俄国后世作家都能从普希金那里获得灵感启发,正说明了普希金的叙事创作蕴含着丰富多维的主题思想的构造原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俄罗斯学界关于普希金文艺思想的“俄罗斯性”、“斯拉夫性”、“欧洲性”、“欧亚性”、“全人类性”的多维阐述,才具有经典文本复合的意蕴基础。
  汪介之认为,学术界对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研究也说明了俄罗斯经典作家研究有待向纵深开掘。帕斯捷尔纳克在完成《日瓦戈医生》之前陆续写作的13篇小说,既显示出他在小说创作领域的成就,也为《日瓦戈医生》的创作提供了铺垫,并显示出其小说诗学发展演变的轨迹。可惜这些作品长期以来都处于我们的研究视野之外。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俄罗斯经典作家身上。
  学者呼吁加强对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的交叉研究
  在研讨中,不少学者表示,目前我国的俄罗斯研究面临范式转型,加强对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的交叉研究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淑芳告诉记者,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经历了诸多观察视角和研究范式的转换,并因为全球化浪潮和社会转型而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夏忠宪说,俄罗斯文学研究范式面临新的转型,它与当代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推进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大量新问题与矛盾,有很多冲击着俄罗斯文学研究原有的学科框架。
  如何对俄罗斯的文学与艺术开展交叉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话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查晓燕说,近几年,学界普遍探讨的话题之一就是“文学教育必须走出凝固化模式”。为此,在“俄国文学史”的教学中,她不断地探索着如何运用音乐元素等辅助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普希金和叶赛宁的许多抒情诗都被作曲家谱成乐曲,且传唱度也较高,将这些乐曲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浸入诗歌的美学天地。查晓燕同时也强调,音乐元素仅是辅助和陪衬,切不可喧宾夺主。
  还有学者认为,文学与绘画是不同的艺术种类,二者虽然各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但也并非完全对立。俄罗斯文学与绘画艺术为文学与非文学形式之间的互文性阐释提供了理想的范本,俄罗斯文学具有绘画性,而绘画艺术则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俄罗斯文学向俄罗斯文化的拓展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如俄罗斯传统文化精神研究、俄罗斯当代文化思潮与文化战略研究、当代俄罗斯文艺形势与未来发展、俄罗斯民族主干文化概念分析与解读、中俄文化互译及其战略研究,等等。
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

  •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 黑ICP备14005517号-5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