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心简介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心 “紫丁香”论坛(第一期)成功举行

作者:基地   时间:2020-05-25   点击数:
   为贯彻防控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动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工作,增进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中心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中心于2020523日上午成功举行了中心“云”学术交流会议——“紫丁香”论坛(第一期):语言·文学·文化·问题。中心7位老师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中心全体科研人员与会。

    中心主任叶其松教授对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做了说明,对今后一段时期中心的科研工作进行了规划。
    会议发言环节,7位老师就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大家进行充分交流。信娜老师借助“概念史”研究范式探讨语言学术语翻译问题,“概念史”研究路径可从历史衍化和共时比较的双重维度对语言学术语概念的复杂性做更全面的描述,从而促进语言学术语跨语传播与接受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叶其松老师以术语学理论为出发点,指出术语集和系统术语集是科学语言的两个功能性子系统。作为系统术语集要素的名称需要借助术语或属概念名称进入学科概念系统之中,名称的命名需要找到所指称概念在相应概念系统中的位置,进行跨学科和跨语种的协调,尽量采用中立的语词。随着新名称在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传播,它们都将归为统一,科学命名的最终结果难以改变“新型冠状病毒”被大众接受的现状。
 
    于小琴老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看疫情下俄罗斯社会对华舆论及中国形象,指出俄社会界对华舆论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在疫情背景下中俄关系不断夯实的维度不仅体现在经济合作领域,还体现在两国在国际社会对控制疫情与研发抗“疫”药物立场一致,在中国疫情之初以及俄经济困难关头两国并肩携手、共同抗“疫”的历程马蔚云老师详尽地分析了中苏对中东铁路事件的分歧以及陈独秀被开除党籍的原因。他认为,中共中央应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实际上是以共产国际六大的“第三时期”理论为依据的。陈独秀三次致信中央,对中央处理中东路事件的策略以及大革命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传统观点对这三封信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陈独秀丧失革命立场,形成取消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客观地分析,陈独秀的三封信尤其第二封信中虽然包含错误意见,但正确的、有价值的主张占主导地位。然而,当时的党中央认为这是陈独秀已沦为托派分子的标志,最终把它作为开除陈独秀出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于晓丽老师分析了俄罗斯移民政策问题,她认为俄罗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国家,由于缺乏安全感,俄在制定移民政策时,总是将安全考量放在第一位,当前俄移民政策存在诸多弊端,如融合政策缺失、腐败问题严重、统计工作不到位、政策法规自相矛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等;李秀蛟老师论述了乌克兰土地改革问题,乌克兰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在世界农业市场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土地改革的滞后,该国农业发展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泽连斯基20194月当选总统后力推的农业土地市场化改革。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引起的国内外反应是研究和分析的重点。最后的结论是:乌克兰的土地改革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未来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改革操之过急,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

 
   姜振军老师分析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中俄粮食安全状况,并分析了中俄粮食安全合作中双边农业合作规模不够大、施肥标准不一致、赴俄“劳务大卡”办理时间长且费用高、回运粮食没有关税优惠等10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俄共同保障粮食安全的市场化与一体化、区域化与规模化、专业化与集约化、企业化与社会化的合作路径。

 
    中心与会科研人员与7位老师就感兴趣的相关话题,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气氛热烈,交流研讨充分,实现了互学互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会议预期效果。
  此次“云”学术交流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姜振军研究员主持,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希望“紫丁香”论坛持续举办下去,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具有黑龙江大学俄语特色的学术会议品牌。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

  •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 黑ICP备14005517号-5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