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心简介

中心动态

信息公告
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信息公告 > 正文

俄语学院学术报告(四)

作者:基地   时间:2017-05-31   点击数:
俄语学院学术报告(四)
 
    讲座题目:巴赫金学派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研究
    讲座时间:6月3日下午14:00
    讲座地点:主楼A418
    主 讲 人:张冰,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巴赫金研究分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俄国文学研究,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广泛。著有:《白银悲歌》、《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俄罗斯文化解读——费人猜祥的斯芬克斯之谜》、《白银时代俄国文学思潮与流派》、《白银挽歌》、《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合著)、《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合著)、《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第四卷,合著)等。译著有:《红笑》、《雅典与特路撒冷》、《无根据颂》、《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钥匙的统治》《创造的传奇》、《俄国史》、《俄国哲学史》、《阿英格姆》、《莫斯科——佩杜什基》、《白银时代诗歌选》、《林湖》、《彼岸书》等。合作译著有:《我死于昨天》、《诗的隐居——安娜·阿赫玛托娃札记》、《先知三部曲》之第三部《流亡的先知》、《创作过程与艺术接受》等。在《俄罗斯文艺》、《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完成国家课题2项,参与完成国家和教育部重大课题3项。2001年8月,论文《论“无意义语(诗)”的外延与内涵》一文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年度优秀论文奖。专著《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获北师大文科优秀成果奖;论文《艺术心理与认识》获1990年度校文科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合作译著《先知三部曲》获“2013年度凤凰网图书译著奖”。承担的主要课程有:“俄罗斯文学Ⅰ”、“俄罗斯文学Ⅱ”、“俄国诗歌史”、“俄国小说史”、“俄国文学批评史”、“文艺学原著研读”等。
    报告提纲:本讲座以介绍本人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的内容为主。《巴赫金学派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研究》是作者历时10年苦心钻研巴赫金的心血的结晶。这部著作以巴赫金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这部重要著作作为线索,在努力探索此书内容的基础上,尽量把该书的思想,与整个巴赫金学派成员的思想,与整个席卷俄苏的俄国形式主义运动,以及捷克布拉格学派、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米·尤·洛特曼的思想的纵、横向比较中,予巴赫金学派的思想以准确科学的定位,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清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和难题。
    本书作者认为,在巴赫金的全部思想体系中,起着整个所有范畴之统合作用的核心范畴,是话语及其所从出的话语哲学或所谓超语言学。本书突破了就巴赫金谈巴赫金的理论范式,把巴赫金思想与其所从属的巴赫金小组(学派)、与之紧密应和的奥波亚兹学派、布拉格学派等在对话语境里进行还原,力求揭示历史的真实和理论的真实。作者准确地看出了在巴赫金固有思想和其小组成员之间,和奥波亚兹以及以穆卡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的文艺学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历史语境对其进行了符合历史实际的评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并非一本孤零零的著作,它是巴赫金参与写作的所有著作中的一本。在思想上,此书与巴赫金其他著作,与巴赫金小组其他成员的著作,甚至与“圈子”外的奥波亚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等,都有一种深刻的对话关系。以这些对话关系为切入点便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解读巴赫金学派的整体思想。作者认为,只有抓住话语这个核心和关键,才算找到了解读巴赫金思想的阿里阿德涅线,从而才能真正揭示巴赫金思想对于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和人文价值。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参加!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

  •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 黑ICP备14005517号-5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