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国家级课题申报工作,不断增强中心教师的课题申报质量,2025年10月29日,俄研中心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在中心会议室做作学术报告并指导国社科申报。学术报告由俄研中心副主任信娜研究员主持,中心领导、拟申报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参加报告会。

黄忠廉教授聚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中炼题环节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课题选题的至关重要性。黄教授指出,选题是项目申报的重中之重,要体现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核心词的提炼应从小课题中来,再到小课题中去。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如何炼题,黄教授详细阐述了炼题的 “十次陌生化” 机制。他以一个题目在经过反复锤炼后成功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生动案例,逐步拆解、深入浅出地展示了 “十次陌生化” 机制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运用。

会后,黄忠廉教授针对俄研中心部分教师提交的国家社科申报书初稿,与申报教师面对面交流,重点围绕选题与研究内容,开展论证辅导,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本次学术报告与项目申报指导是俄研中心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通过定期指导督促、帮助申报教师进一步凝练选题方向,提升申报质量,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黄忠廉教授,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与博士后合作导师,专攻翻译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首席专家,主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6项,部级7项,出版著译作39部,主编“商务馆翻译研究文库”、科学出版社“当代翻译学文库”等丛书7套,发表论文390余篇。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应用翻译专委会副会长。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