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心简介

中心概况

中心子机构
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子机构 > 正文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沿革

作者:   时间:2022-09-09   点击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俄研中心”)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1950年。在时任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王季愚、副校长赵洵的建议下,学校成立教材编译室,后改为编译室,下设词典、文学、翻译各组,成员包括刘耀武、李锡胤、张会森、王士燮等,编译室编写了俄语语法教材、包括《俄汉成语词典》在内的工具书,翻译了一批俄苏文学。1954年成立编辑部,先后编写《外专校刊》、《俄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成员包括华劭等。1955年,成立俄语语言理论课教研室,翻译苏联经典语言学理论著作,编写《现代俄语通论》等语法学教材。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哈外专编译室的基础上,陆续成立了几个研究所,包括苏联问题研究所和苏联学研究室(1979年)、外国文学研究所(1982年)、俄语研究所(1984年)、辞书研究所(1986年)。

2000年9月,依托上述研究机构,我校正式获批第二批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俄研中心首任主任为张家骅教授,俄研中心汇集李锡胤教授、华劭教授、张会森教授、张家骅教授、郑述谱教授、金亚娜教授等一批著名俄语学者,同时聘请北京大学任光宣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建华教授、白春仁教授、南京大学余一中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勤教授等国内知名俄语学者为兼职研究员。中心成立以后,围绕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俄罗斯文学与文化3个主攻方向,产出了一批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语言经纬》(华劭著,商务印书馆,入选2002-2003年度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俄汉语对比研究》(上下册)(张会森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十三届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俄罗斯当代语义学》(张家骅著,商务印书馆,获第四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入选2002-2003年度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现代俄语体学》(张家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2004-2005年度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俄罗斯当代术语学》(郑述谱著,商务印书馆)、《充盈的虚无》(金亚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俄研中心的俄罗斯语义学、词典学、术语学、俄罗斯文学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率先在国内发起“全国俄罗斯语义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术语学建设学术研讨会”。俄研中心还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共同成立国内首家术语学研究所。

“十一五”期间,中心的研究队伍进一步加强,翻译和俄汉语对比研究得以重点加强,黄忠廉教授被聘为俄研中心主任,并成立翻译科学研究院。这一时期,翻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理论研究方面陆续出版《翻译方法论》、《小句中枢全译说》等理论著作,《翻译方法论》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出版《俄汉翻译开发基础》、《俄汉双向全译实践教程》等教材,举办“全球俄汉翻译大赛”。 注重引进俄罗斯、德国、奥地利等国的术语学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术语学学科的发展,为术语学获得国内学科代码做出了贡献。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展“中俄科技合作中的术语维护”工作,该项目已列入2009—2010年中俄两国政府合作项目。

“十二五”期间,为适应国家对基地建设的新要求,俄汉中心进行了一些改革并更名为“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将俄罗斯研究院实质性并入俄研中心,大大加强中心在俄罗斯学和智库研究方面的力量,依托哲学学科的优势组建文化哲学研究所。这一时期,薛恩奎教授、孙淑芳教授分别被聘为俄研中心主任。俄研中心的国际化取得长足进步,与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国际杜伯纳大学、莫斯科国际人文大学等俄罗斯知名学府、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中俄学者在《语言学问题》(«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莫斯科大学学报·语文学卷》(«Вестник МГУ серия 9 Филология»)等俄罗斯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俄汉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维诺格拉多夫俄语研究所于2013年成立“中俄国际术语研究中心”,双方共同举办4届“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究会”并在莫斯科出版论文集,该论文集在世界斯拉夫语学界产生了较强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心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代表性成果包括:俄罗斯语义学──理论与研究》(张家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入选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新时代俄汉详解大词典》(潘国民、李锡胤主编,商务印书馆,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俄汉语义对比研究》(孙淑芳著,黑龙江省第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中心人员撰写或参与撰写、翻译的《术语学论集》、《术语学》、《中国术语学概论》等入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术语学建设文库”。中心取得了一系列智库成果,其中包括《改变“政热经冷”促进中俄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2014](第18期)。这一期间,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俄罗斯两个二级博士点学位点开始单独招生。张家骅教授获批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实现黑龙江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突破。

“十三五”以来,俄研中心在平台建设上取得一系列突破。2017年中心获批教育部备案的中俄人文交流中心,2018年中心组织申报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中心组织申报的“乌克兰研究中心”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在团队建设方面,中心获批黑龙江省支持人才创新计划“头雁”团队“大数据驱动的当代俄语学研究创新团队”、“中俄人文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团队”。科学研究方面,俄研中心再次获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华现汉翻译工程”(薛恩奎教授为首席专家),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俄罗斯国家软实力与当代俄罗斯文艺研究”结项,其中“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的鉴定成绩为“优秀”。中心研究人员编写完成《新时代大俄汉词典》(2019年,商务印书馆)。在人才培养方面,设立“国别与区域”研究目录外博士学授予权。中心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提升,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边海防学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黑龙江分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心国际化稳步推进,与俄罗斯科学院维诺格拉多夫俄语研究所等俄罗斯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学术研究,共同创办学术刊物《词与术语》。

未来5年,俄研中心将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发展方向,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与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在语言、文学、文化、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和互动,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区域、地方及各领域合作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汉语向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传播。到2025年,将基地建设成为我国对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研究的重要思想库,汇集中俄人文资源的信息库,培养中国与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交往的高级专门人才,运用语言学、文学、政治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大数据技术等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国内同领域保持领先并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基地。

下一条:中俄关系研究所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

  •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 黑ICP备14005517号-5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