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心简介

中心动态

中心要闻
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要闻 > 正文

成果简报2022年第1期(总第43期)

作者:   时间:2022-07-29   点击数:

(一)论文类

1.叶其松Analysis of Term Definitions: In Search of Domain Genus-Species Structure of Termi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22年第2

: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point of view, generic definition nominates the nearest generic concept for a defined expression (definiendum) and its specific features. This understanding implies that for any generic definition, you can specify one part of the defining expression (definiens) as a wording of the nearest generic concept (for a definiendum), and another part of the same expression – as naming specific difference/differences. However, in practice, parsing any arbitrary definiens into these parts is far from a trivial task. In this article a method of terminology definitions analysis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definiens fragments that nominate the nearest generic concept (Genus Proximum) and itsspecific features (Differentia specifica). The idea of the most remote generic (for the defined) concept (Genus Remōtum) is introduced,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nearest generic concept (Genus Proximum) and which turns out to be very fruitful for the proposed analysis of generic definitions. The analysis and its results heavily depend on the semantics and syntax of the definiens. In particular, some defining expressions even in the form of substantive phrase do not nominate generic concepts and thei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 this sense, they are not generic definitions. Some definitions, assigned even to a single concept, on the contrary, can be interpreted as nominating several Genus Proximum concepts. Final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ame generic definition can specify an entire hierarchy of generic concepts starting from the nearest generic concept (Genus Proximum) and ending with the most remote generic concept (Genus Remōtum).

关键词: Term Definition, Concept, Definiens Fragment, Generic Concept, Specific Features

2.  论洛谢夫的音乐现象学(《俄罗斯文艺2022年第1期

要:洛谢夫哲学是现象学辩证法的哲学,而音乐哲学是其艺术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希腊哲学理念和俄罗斯精神文化传统的背景下,洛谢夫发展出独特的音乐现象学理论。在《作为逻辑对象的音乐》中,洛谢夫既把音乐作为表现存在意义的形式和理解存在意义的方法,同时又把非逻辑的音乐作为逻辑对象进行研究,用“纯粹的音乐存在” 取代了普遍认知中的“纯粹的音乐经验”,并借助数和时间等概念对其本质进行逻辑分析,体现出与现代性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А.Ф. 洛谢夫 音乐现象学

3.句云生: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语言意识研究(《外语学刊》2022年第1期)

  :语言意识языковое сознание)这一术语是由语言学家塔拉索夫(Тарасов Е. Ф.20世纪90年代率先在苏俄心理语言学界开始使用的。语言意识是高级认知形式,是言语活动的主导机制。苏俄心理语言学界在意识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利用语言自由联想实验建构人意识中的世界映像,将思维与现实通过语言联想展现出来,成果丰硕,成绩斐然。目前,语言意识理论已深入到民族意识、词汇研究、词典编撰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领域,为言语活动、民族价值观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语言意识;联想实验

4.句云生Глубокое значение «перевода»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терминов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ык

(《Вестник МГУ серия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2022年第1期)

摘  要:Cо вспышкой пандемии новой коронавирусной инфекции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Китая и России в области медицины становится все более актуальным. Медицинские термины, как средства и посредники эт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приобретают все большее значение. Медицинская терминология была полностью разработана в рамках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парадигмы лингвистики, а ее собственная дискурсивная система была построена под руководством общей теории терминологии. В китайском научном сообществе переводоведов проводится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 мал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по переводу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терминов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ы считаем, лишь придерживаясь определенных принципов и методов, можно добиться хорошего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го эффекта при переводе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терминов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В данной статье рассматриваются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терминов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трудности, возникающие при их переводе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и стратегии перевода с русского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В данной статье представлено определенное теоретическое и практическое руководство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ю перевода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терминов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для конкретной практики. Это позволяет терминоведам, лексикографам и переводчикам эффектно заниматься научной и переводческой работой.

关键词: медицинские термины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терминов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трудности перевод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методы перевод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5.黄忠廉、易礼群:汉译定中结构破“的”律(《欧亚人文研究》 2022年第1期)

摘要:多项定语是外译汉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基于俄汉定语构造差异,本文着眼于汉译时定中结构常出现的“的”字问题,探其解决之道:可采用“的”字删减、长句断开、缩长为短及关系调整等方法。这些方法或单用,或配合使用,旨在确保汉译的地道性。

关键词:俄译汉;定中结构;“的”字;规律

6.黄忠廉汉译组构流畅性优化原则(《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1

摘要:汉译组构不畅是读者能感到的直观印象,这归结于外语的影响和语际转化功夫不够。汉译流畅性优化的具体措施是基于原文语义加强汉译语音方面的锤炼与修改,如突出语意连贯,讲究语音和谐,形成语势,兼顾语篇的衔接,如汉化衔接标记,善用流水句,长短句错落有致等。通过不断修改汉译可增加流畅性。

关键词:汉译组构;流畅性;优化;

7.黄忠廉汉译地道活用标点论——汉译语文研究之一(《语言教育20221

摘要:笔译中,标点符号最具共性或相似性,标点翻译首选之策是传达共性,保持规范,引进新标点,丰富汉语表达;同时可适当增添标点,多用汉语标点,保持汉译句法常态,兼顾中西差别,以求标点的转化,再现原文的生命气息。

关键词:地道;汉译;标点;活用

8.王树福:白银时代“新戏剧”与俄罗斯戏剧创作转型(《俄罗斯文艺》 2022年第1期)

摘要:19世纪末期,伴随德国戏剧剧团赴俄巡演、各类戏剧剧团先后建立和不同戏剧组织相继成立,白银时代“新戏剧”浪潮在呼应西欧戏剧革新运动中应运而生,引领俄罗斯戏剧创作的类型转变和理念转型。“新戏剧”孕育出三种产生重要影响的剧作类型,即以契诃夫为代表的社会日常剧,以高尔基为核心的社会哲理剧,以安德列耶夫为中坚的社会象征剧,参与并推动了以假定性、心理意识和个性精神为核心的戏剧理念论争。“新戏剧”浪潮不同类型之间手法各异,类型有别,彼此互有关联影响,呈现出相互借鉴转换的总体态势。本质而言,白银时代“新戏剧”是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戏剧融入世界戏剧图景的积极探索,是俄罗斯戏剧艺术对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地域性回应和民族性呈现。

关键词:“新戏剧”;白银时代文学;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创作转型

9.周启超:文学学:一门研究话语艺术的学问——兼谈“文学学”与“艺术学”的关系(《艺术学研究》2022年第2期)

摘要:如今泛泛地谈论文学是词语艺术,或者文学是语言艺术,看来已经远远不够。还要看到文学是一门话语艺术,是以其符号性、审美性、交际性为基本特征的。确认文学是一门话语艺术,进而确认文学研究这门学问是“文学学”,而不是“文艺学”,对清理文学研究与艺术研究之间的关系,清理“文学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关系,也许是一条重要路径。

关键词:文学学;艺术学;话语艺术;当代文学理论;文艺学

10.冯志伟:语言使用中的记忆负担最小化机制(《日语学习与研究》2022年第1期)

摘要:记忆负担最小化是语言使用中一个普遍性的原则。语言学家们早就观察到语言活动中记忆负担有限的规律,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理论。本文根据语言研究的有关成果和文献,阐述在人类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使用中和在自然语言处理的神经网络应用中的这种记忆负担最小化的机制。

关键词:记忆负担最小化;声源滤波器模型;齐普夫定律;生词增幅递减律;句子深度;长尾分布

11.李桂霞、马海群: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情报科学》2022年第2期)

摘要: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数字)文化情境、(数字)文化载体、(数字)文化环境等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细致阐述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涵义,提出融合性、开放性、个性化、娱乐化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基本条件,并明确了其主要目标。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纳入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之中、缩小数字鸿沟、建立需求导向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统筹兼顾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评价体系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从社会教育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进行研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终身教育;数字鸿沟;实现路径

12. 王今、马海群、邹纯龙:国家情报评估与决策的关系——基于多源流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双重视角(《图书情报工作》2022年第2期)

摘要:《国家情报评估》被认为是美国情报界最正规和最高水平的战略分析产品。对国家情报评估与决策的关系深入研究,可有助于我国完善科学决策体系,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多源流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从建议采纳视角出发构建出国家情报评估与决策的影响机制模型,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英、美等国家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利益主张及协调是国家情报评估结果被采纳的唯一必要条件,并揭示出紧急和非紧急事件下国家情报评估与决策关系的3种条件组合路径。

关键词:国家情报评估;决策分析;多源流理论;认知心理学;fsQCA

13.马海群邹纯龙王今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基本逻辑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22年第2期)

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全新的内涵,为此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评估制度,能够为建立高效的、理性的、适应时代进程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在重新厘清并界定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内涵与功能基础上,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解析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并系统分析国家情报评估的理论、制度支撑及发展要求。[结果/结论]提出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分析框架包括逻辑起点、构成逻辑和运行机理3个方面,据此能够解释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基本逻辑规律与具体工作机制。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情报评估;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制度;

14.蒲攀、马海群: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的情报新思维(《图书与情报》2022年第1期)

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既给国家情报工作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也为突破情报工作的发展困境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时代的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中,情报工作理应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合理扬弃传统情报思维,树立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情报新思维,充分发挥“先导”“引领”“耳目”“尖兵”“参谋”的作用。文章从情报新思维产生的七大重要契机入手,分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情报思维变革提出的新要求,指出情报思维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情侦察思维、人民情报思维、科技情报思维和小情报思维中的任何一种传统情报思维。提出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数据情报思维、大情报思维、总体国家情报思维、开放情报思维、情报底线思维这五种典型的新时代国家情报工作新思维。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情报思维;情报工作;情报新思维;国家安全与发展

5.马海群张涛:基于文本计算的我国档案政策法律协同性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为蓝本 (《档案学研究》 2022年第2期)

摘要:作为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探寻其协同关系不但有助于档案工作者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档案工作总体设计方向,还能使地方政府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因此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法律文本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LDA主题聚类及相似度计算方法对其主题和内容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部政策法律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协同性,这为促进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及地区档案政策法律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档案法;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法律协同;文本计算;LDA

16.孙秋花: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有效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期)

摘要:中国文化充满无限的魅力和吸引力,丝绸之路出现后,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作为文化载体被运往欧洲。正是由此开始,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文明等产生碰撞,从中可窥见文明交汇产生的异域文化革新。

关键词:中俄两国;俄罗斯;有效传播

17.王辛夷:北京大学俄苏文学学科的创立(《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

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前身系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创建于50年代初。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又逢中苏友好,新中国对俄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增,北大俄语系的建立被提上日程。颇负盛名的翻译家兼革命作家曹靖华先生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在国内外的声誉,一致被推举担此重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曹老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北大俄语系成立之初就着手俄苏文学学科的创建。

关键词:北京大学;俄苏文学;学科创立;曹靖华

18.孙露露、关秀娟:抗战时期俄苏儿童文学汉译语境适应机制探析(《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

 :抗战时期的翻译活动是在特殊的语境下进行的,指引思想、启迪人生的俄苏儿童文学受此语境影响,形成特殊的翻译规律。论文基于自建俄汉平行语料库,深入探究抗战时期俄苏儿童文学汉译的语境适应规律,分析突出儿童特殊群体的言内语境变通机制、抗战强大社会背景影响下的情景语境重构机制、抗战儿童文化特殊需求下的文化语境顺应机制,以历史经验启发我国当前的翻译活动。

关键词:抗战时期;俄苏儿童文学;汉译;语境;适应机制

19.沈莉华:新俄罗斯”历史归属问题探源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2年第3期)

 要:“新俄罗斯”是历史上出现在俄国行政区划中的地理名词。多数学者认同“新俄罗斯”是指18世纪下半叶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的黑海北岸领土。在上古和中世纪,在黑海北岸的广袤草原上生活着基麦里人、斯基泰人、萨尔马特人、保加尔人、哈扎尔人、佩彻涅格人、波洛伏齐人和鞑靼人等游牧民族。1618世纪初的200年间,整个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亚半岛处于克里米亚汗国、扎波罗热哥萨克、波兰、奥斯曼土耳其和俄国的影响下。从某种意义上说,黑海北岸的这片草原是克里米亚汗国和扎波罗热哥萨克的主要活动区域。

关键词:“新俄罗斯”;地理边界;历史渊源;归属问题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俄乌关系中的历史争议问题研究”(17BSS038)的阶段性成果


20.戚文海:俄罗斯数字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西伯利亚研究》2022年第3期)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各国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和动力。数字经济由于具有创新性、规模性和革命性等特征,日益成为助力效率变革、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成为抢占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多陆续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及战略。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也通过各种举措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基于这种新形势和新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俄罗斯的必然选择。从俄罗斯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其发展规模仍同数字经济领跑国家存在一定差距,面临信息技术落后、高端人才紧缺...

关键词俄罗斯;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

21.句云生:概念的概念阐释(《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524日)

    20世纪末期,俄罗斯学界在概念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对概念分析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方位探索,对概念分析机制及学科定位进行了集中阐述,形成了在“人本主义范式”下的概念分析法。

关键词:语言概念分析学科文化

22.句云生Способы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портивных жаргонизмов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Теоретическая и приклад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2022年第8

Аннотация Целью данн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является комплексный анализ способов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усского спортивного жаргона.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роводится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существующих словарный статей и предполагает детальное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спортивных жаргонизмов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семантики, морфологии и фразеологии. Научная новизна заключается в 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ом рассмотрении вопроса с привлечением трудов как современ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ей, так и работ авторов прошлого столетия. В результате выявлено, что исследованные спортивные жаргонизмы были образованы разными способами: аффиксацией, словосложением, сокращением, субстантивацией, 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м способом и т. д. Оказалось, что для 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ы спортивного жаргона характерна активная вторичная номинация на базе следующих типов исходных единиц: зоонимов и фитонимов, собственных имён. Аббревиация обнаружила низкий уровень продуктивности. Полученные результаты могут быть использованы в курсах лексикологии и стилистик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том числе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 Перспективу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оставит дальнейшая стратификация спортивного жаргона.

关键词: спортивный жаргонизм,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перенос, суффиксация, сложение, сокращение

23.蔡红、邱雪玫、李葆嘉:幼儿(2-3岁段)祈问句的类型和形成发展轨迹——兼论祈使话语行为的语用策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要:祈问句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祈使功能的句子。文本基于22-3岁段幼儿日常会话中出现的祈问句,考察幼儿祈问句的基干类型、功能类型、标记类型和习得轨迹以及祈使话语行为的语用策略。根据基干性质,可分为本用祈问句和转用祈问句;根据交际功能,可分为征询祈问句和探询祈问句。疑问标记包括: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词、代词)、疑问格式(附加问、特指问、正反问、是非问)。幼儿的祈使话语行为经历从简单意愿表达→强硬命令表达→巧妙委婉表达的发展过程,其语用策略包括疑问策略、强化策略、迂回策略。

关键词:幼儿;2-3岁段;祈问句;类型;习得;语用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跟踪语料库的汉语幼儿话语能力发展研究”(19BYY085)的阶段性成果


24.吴建明、李葆嘉: 基于汉字类型学的自主文字观(《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属于表音文字系统,基于这种文字类型的语言文字观在学术界影响力巨大,是一种优势文字观。相对于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表音文字系统,以汉字为代表的文字系统是一种孤立或独有的文字体系。文字类型差异背后必然存在文字观的差异。该文认为汉字至少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类型学特征:汉字符号包括意符和言符,不只是记录言语的工具;汉字最合理的类型学定位应该是建立在基础构件之上的形素文字;汉字具有独立于有声言语的二重性编码策略。汉字类型学是建立自主文字观的关键,不能简单地用言符中心主义的标准来定义或评

关键词汉字;意符;类型学;形素;二重性

25.张甜、黄忠廉:中国高校名称英译形义反差认知研究 (《中国科技翻译》2022年第3期)

 要:近年来,中国高校作为文化载体,其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校名英译,有的甚至反复改译,一直受到关注,但多数仅从语言层入手,鲜见认知研究。该研究收集中国100所大学校名的英译,经分类整理,归纳出四种形义反差类别,探寻译者在翻译选择的认知机理,试图从认知层阐释其英译的形义矛盾。由认知分析可知:校名英译主要通过认知翻译选择以求形义近似,仅在形义空缺以及形多义多的情况下,才采用音译与变译。

关键词:名称英译;形义反差;认知机理;高校名称英译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20&ZD312)阶段性成果


26.黄忠廉 杨华波:“翻译史研究”专题(《山东外语教学》2022年第3期)

 要:近年来,翻译史研究已然成为国内翻译学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相关成果不断涌现。尽管翻译史的学科属性还有争议,如历史学界尝试将其纳入专门史研究,但翻译史研究本身的跨学科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坚持翻译史研究的翻译学本位并不影响在此领域开疆扩土、深耕细作,借鉴其他学科,特别史学研究方法与范式是深化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手段。史料的发掘与利用是史学研究的核心,

关键词:翻译史研究;《人生颂》


27.陈媛 黄忠廉 :阐译“取象比类”:中医外译之变通(《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4期)

 要:“取象比类”是一种中医哲学的思维方式,其独特性增加了中医外译的难度。阐译是变译方法之一,通过解释、增补等变通手段可增义通达、释义文化、符合注疏传统,可化解“取象比类”思维带来的理解障碍。本文以《黄帝内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的阐译现象,分析阐译原因、方式及优劣势。研究发现阐译可明晰语义、帮助读者理解,是一种有效表达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的翻译方式,可为中医外译广泛借鉴,以助于中医文化海外传播,但使用时须遵循适度、忠实等原则。

关键词:中医“取象比类”;阐译;原因;方式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FYY019)-汉译组构优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YJA740022)-文化外译优先规划研究;;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9GXJK064)-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外译多模态大众化传播研究;;

广州中医药历史文化研究基地2020年立项课题(Y202011)-岭南中医药文化多模态外译研究

28.徐坡岭:全球气候议程中的俄罗斯低碳发展战略:路径、特征及内在逻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2年第3期)

 要:202110月俄罗斯推出并决定实施自己的低碳发展战略——《2050年前俄联邦温室气体低排放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定了俄罗斯低碳发展的目标、路径和监管方式。俄罗斯是在欧洲加速实施碳边界调节税、气候议程上升为全球主要大国的普遍议题之后,才在气候问题和低碳发展领域由被动转向主动,制订和推出自己的低碳发展战略的。选择以碳信用模式起步,逐渐引入具有强制性的“排放配额”交易系统,并把俄罗斯国内绿色脱碳农场模式和森林项目碳吸收抵消模式纳入“全球碳价格形成体系”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俄罗斯;低碳发展战略;全球气候议程;碳信用交易体系;碳吸收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注意力经济视域下中俄贸易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21CGJ042)的阶段性成果

29.徐坡岭:美欧制裁压力下俄罗斯经济的韧性、根源及未来方向 (《俄罗斯学刊》2022年第4期)

 要:2022223日以来,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史上“最严厉的全面制裁”。最初的制裁以制造恐慌和危机,进而摧毁俄罗斯经济为目的。随着俄乌武装冲突长期化,美欧的制裁措施及目标逐渐转向削弱和破坏俄罗斯经济的综合实力和长期发展潜力。俄罗斯成功抵御了第一拨制裁的冲击,并采取一系列结构性转型措施,以应对之后来自美欧源源不断的新制裁,一方面强化经济安全,另一方面为未来经济发展确定方向和道路。俄罗斯经济在美欧制裁压力下表现出的韧性,一方面来自俄罗斯过去的进口替代战略和经济安全战略,另一方面则根植于俄罗斯经济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美欧制裁;俄罗斯经济;结构性转型;主权优先;资源配置

30.徐坡岭、李宝琴:基础设施对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4期)

摘要: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可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对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并从区域内和跨区域两个维度展开。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中亚区域内和加入俄罗斯后形成的中亚跨区域这两种情形的一体化均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即并不能依靠基础设施的改善来提高区域贸易比重,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而需要通过其他路径加以推进;基础设施对于加入中国之后形成的中亚跨区域一体化,则呈现显著的正向溢出,有助于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合作水平,也完全契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关键词:基础设施;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一带一路”;区域贸易

31.周启超: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新探——当代捷克学者视域中的布拉格学派形象剪影(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4

摘要:现代斯拉夫文论的一大学派——“布拉格学派”,以其对语言、文学、艺术、美学中的“结构”“功能”“符号”之跨学科跨文化的开拓性研究,被誉为20世纪结构主义运动第一驿站。长期以来,中国学界主要借助于美英学者的著述来了解捷克结构主义语言学、诗学、文论建树。其实,对捷克结构主义的深入考察,不应忽视捷克本土学者的视角。对“布拉格学派”遗产的深度开采,有必要听取来自布拉格学界的声音。经由与捷克学界直接的学术交流,可以观察捷克学者视阈中的布拉格学派形象的建构;梳理捷克学界对布拉格学派的回望与探讨,则有助于进入布拉格...

关键词:布拉格学派;现代斯拉夫文论;结构主义;捷克本土研究;外国文论深耕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斯拉夫文论经典汉译与大家名说研究”(17ZDA282)


32.马海群、韩娜、张春春:社会科学应用成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22年第4期)

 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正在从只注重学术评价转向学术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并重,而针对社会科学应用成果,需要开发出新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和实证调研,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坚持主观和客观结合的方式,综合构建社会科学应用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构建的指标体系普遍适用于社会科学门类下各学科应用成果评价,为促进社会科学应用成果内涵式发展创造新动能;并在此基础上,对评价方式优化、评价体系实施,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科学应用成果评价体系建设策略

基金资助:2020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应用成果评价体系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5)的研究成果


33.马海群、王本刚:中美网络安全思想比较研究(《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年第4期)

 文章以中美两国网络安全政策为基础,用比较方法分析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共识和分歧,以识别中美两国可以进一步达成共识的领域,推动中美两国就网络安全问题达成更多共识,进而为两国网络安全对话提供建议。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政策与思想中美比较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20ATQ004)

34.马海群、刘兴丽、韩娜:基于关联规则的开放政府数据主题多政策协同性研究 (《情报科学》2022年第4期)

 要:从开放政府数据主题的多个政策文本的语义挖掘出发,发现多个政策文本内容间的语义关系,探索能降低人工干预,实现多政策文本协同性自动化分析的方法。利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算法对经过预处理的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进行语义挖掘,按照得到的有效强关联分析多政策文本间的协同性。以开放政府数据主题的多个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确定置信度为0.7,提升度大于3时得到的有效强关联规则数量较稳定;经过不同层次的政策文本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得到与人工分析基本吻合的结论,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应用于...

关键词:关联规则;多政策协同;开放政府数据;文本语义;定量研究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面向数字化发展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体系与能力建设研究”(21&ZD336


35.马海群、张涛、崔文波:我国央地政府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比较(《中国发明与专利》2022年第5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探索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方法 /过程]本文基于文本相似度计算对《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我国13个地方政府发布的省级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结论 ]数据表明: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等内容在各地区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制定层面整体关注最高,呈现出政策制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政策比较研究文本相似度计算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ATQ004


36.李响、马海群:美国《国家反情报战略》演进分析《情报杂志》2022年第5期)

 2005年至今美国已更新六版《国家反情报战略》,通过研究分析其演进趋势、特点,以期对我国的反情报工作开展有所借鉴。[研究方法]使用定量定性结合方法对美国《国家反情报战略》的威胁对象、任务目标、组织建设以及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利用Python对战略全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发现六个版本战略内容的异同点,总结并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研究结论]美国国家反情报战略围绕美国优先”,逐渐扩大反情报工作涉及范围,对在经济领域、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反情报工作逐渐重视,并持续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反情报工作。

关键词情报反情报反情报战略《国家反情报战略》反情报工作美国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编号:20ATQ004)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37.付笛嘉、孙秋花含身体部位的俄汉成语对比分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15期)

 要:成语是人类长期以来使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它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也是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在研究中外成语的过程中,“对比研究”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方法。通过对比两种语言,我们可以加深对其本质及所反映的文化异同的理解。该文主要对含有身体部位的俄汉成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来源、结构及成语翻译3个方面挖掘成语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特点,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俄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异同。

关键词:俄汉成语;对比分析;文化异同

38.葛新蓉:俄罗斯地区创新体系改革及其对中俄科技合作的启示 (《商业经济》2022年第7期)


 要:当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国经贸合作水平不断升级,规模持续扩大,科技合作则是未来中俄贸易升级的关键领域。俄罗斯地区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是我国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主要对象。近年来,俄罗斯地区创新体系在合作模式和发展方向上均进行着改革,以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打造世界级科研中心。为深化中俄两国科技合作,我们应借助俄罗斯地区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力量,在俄罗斯高校和科研机构转型之际,深化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新内容。

关键词:俄罗斯;地区创新体系;中俄科技合作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俄罗斯经济数字化转型对我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与俄远东地区合作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22GJH015)


39.孙露露、关秀娟抗战时期俄苏儿童文学汉译语境适应机制探析(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

 要:抗战时期的翻译活动是在特殊的语境下进行的,指引思想、启迪人生的俄苏儿童文学受此语境影响,形成特殊的翻译规律。论文基于自建俄汉平行语料库,深入探究抗战时期俄苏儿童文学汉译的语境适应规律,分析突出儿童特殊群体的言内语境变通机制、抗战强大社会背景影响下的情景语境重构机制、抗战儿童文化特殊需求下的文化语境顺应机制,以历史经验启发我国当前的翻译活动。

关键词:抗战时期;俄苏儿童文学;汉译;语境;适应机制


(二)著作类

1.中心李淑华研究员出版专著《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

中心研究员李淑华所著《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202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通过近10—15年大数据分析,探求俄罗斯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的关注重点是俄罗斯印刷媒体。第二章的关注重点是俄罗斯传统电子媒体的建设与发展。第三章的关注重点是网络媒体的建设与发展。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俄罗斯大众传媒的法律管理体系与注册管理体系,并对俄罗斯大众传媒进行综合评价。中国视俄罗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当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媒体对于中俄两国合作领域的拓宽、合作新思路的启迪、新项目的开展等起了重要作用。媒体是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最直观、最有效的平台,在加强国家间交流、沟通、理解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从学术上破解俄罗斯大众传媒发展的“密码”,了解俄罗斯媒体信息、研究其传播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社会信息传播特点与途径,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俄罗斯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进一步夯实深化中俄媒体合作的基础,助力中俄人文交流合作,筑牢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

2.中心兼职研究员李葆嘉教授出版专著《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的学术史追溯》

中心兼职研究员李葆嘉教授撰写的专著《作舟篇——基于西方原典的学术史追溯》于202111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探索学术思想史的专题论文,分为比较方法论和文化总体观、现代语言学史论、西方中国语言学史论三组,旨在采用中国传统方法研治西方学术,基于欧语原典阐述学者观点,依据群体考察主线梳理模式溯源沿流,以试图重建历史语境,尽量还原历史文献所体现的学术史轨迹

3.中心孙秋花副教授出版专著《隐喻翻译转化研究》

中心副教授孙秋花隐喻翻译转化研究2021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归纳与演绎结合等研究方法,借用认知科学领域先进的成果,深入研究隐喻翻译的转化机制、转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隐喻翻译转化研究既有前瞻性又有挑战性,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翻译的轴心是转化,转移的是内容,换化的是形式。基于隐喻翻译转化机制的本质,《转化》又在思维层面以“转内容”为主、“换形式”为辅;在方法层面以“换形式”为主、“转内容”为辅,展示了隐喻翻译形义转化的艺术。从原语“点、线、面”理解、语际“线、面、体”转化与译语“点、线、面、非隐喻”表达机制三环节,考察了隐喻全译思维转化中概念的类比、判断、推理的互动性,这也正是创新之处。该本该研究视角新颖,内涵丰富,可提高隐喻翻译转化研究的科学性,充分展现语言到思维、思维再到语言的复杂操作过程,呈现了隐喻翻译形与义之间的矛盾转化。隐喻翻译转化体系的各部分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整个体系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更长远的拓展。

三、科研项目

(一)立项项目

中心姜振军研究员获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按照2022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评审办法,经过评审和审核,中心姜振军研究员主持的黑龙江省扩大对俄投资合作的可行性与具体路径研究确立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项目(项目批准号22GJH002)。

(二)结项项目

1.张春新副研究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结项

经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专家鉴定,中心张春新副研究员主持的“俄罗斯词典编纂史”专项项目结项(项目批准号:18YYD409,鉴定等级良好,结项证书编号2022052

2.李侠研究员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结项

经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专家鉴定,中心李侠副研究员主持的“俄罗斯语言学家阿普列相词典释义类别理论与汉语词典释义模式化研究”扶持共建项目结项(项目批准号:17YYE420 ,鉴定等级良好,结项证书编号:2022047

3.惠秀梅副研究员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结项

经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专家鉴定,中心惠秀梅副研究员主持的E.B帕杜切娃否定思想阐释与汉语否定问题研究”专项项目结项(项目批准号:17YYD251),鉴定等级良好,结项证书编号2022051

4.句云生副研究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结项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鉴定,中心句云生副研究员主持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研究GJD1319020)鉴定等级良好,结项证书编号:202102090

四、科研获奖

2022117日,2021年黑龙江省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公布,俄研中心共有7项科研成果获奖。

1.中心姜振军研究员的专著《俄罗斯国家非传统安全问题演变研究》荣获黑龙江省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中心靳铭吉研究员的专著《俄汉语副词对比研究》荣获黑龙江省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3.中心李淑华研究员的论文《中俄媒体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建议》荣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中心刘锟研究员的论文《共识性对话-论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元语言特质》荣获黑龙江省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5.中心滕仁副研究员的论文《王季愚一流外语人才培养的思想与实践》荣获黑龙江省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6.中心靳会新研究员的论文《加强人文交流 筑牢中俄友好的民意基础》荣获黑龙江省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7.中心胡巍葳副研究员的论文《俄罗斯的记忆政治-宗教的作用及其影响》荣获黑龙江省外语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

  •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 黑ICP备14005517号-5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