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黄忠廉教授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学术论文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忠廉教授在2008年5月12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了题为《严译〈天演论〉究竟始于何年》的翻译学学术论文,全文2000余字,这是黄忠廉教授继去年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之后的又一佳作。
黄忠廉教授参加“傅雷与翻译”国际研讨会
2008年5月15-18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傅雷与翻译”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180多人,共来自11个国家翻译界、法语界、外国文学界、中国文学界、艺术界等。本中心主任黄忠廉教授提交了题为《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的论文,在分会场宣读,并任大会分会场主席。
张家骅教授、刘锟副研究员赴台湾参加学术会议 2008年5月19—20日,我中心张家骅教授、刘锟副研究员赴台湾政治大学斯拉夫语文系参加了“第一届斯拉夫语言、文学暨文化”学术研讨会。张家骅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语义配价的分裂与合并》的报告并主持了“语言与文化”专场的讨论,刘锟提交了论文《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历史小说创作的文化人类学意义——以埃及两部曲为例》并在大会上发言。两位学者与台湾及来自俄罗斯等国的与会同行就有关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张家骅教授参加本科教学评估
张家骅教授受教育部委派,任专家组成员,于2008年4月25日至30日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本科教学评估。
张家骅教授受邀在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做学术报告
受吉林省重点高校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邀请,张家骅教授于2008年6月2日至3日做“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义素分析语言”和“动词体和动词的词汇意义”两场学术报告。 张家骅、郑述谱教授参加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博士学问论文答辩
受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邀请,张家骅、郑述谱两位教授于2008年6月21日至22日分别参加了该校博士生的论文答辩,其中,张家骅教授担任宋洪英同志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并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参加牛丽红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郑述谱教授担任毕磊、王臻同志两场论文答辩的主席。
郑述谱教授参加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开题答辩
应同济大学邀请,郑述谱教授于6月23日参加了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郭屹伟同志的开题报告,题目为:《术语的认知研究》。
薛恩奎教授参加“俄语语言学研究工程”项目专家学术研讨会
6月21-22日,我中心博士生导师薛恩奎教授应邀参加了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在北京举行的2009中国俄语年“俄语语言学研究工程”项目专家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杜桂枝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某单位的专家就该项目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讨,并达成了共识。
黄忠廉教授著《科学翻译学》入选中国出版集团千卷本经典名著“中国文库”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黄忠廉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李亚舒教授合著的《科学翻译学》2007年入选中国出版集团千卷本经典名著“中国文库”,近期已由中国出版集团出版。本书版本采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科学翻译学》自2004年出版以来已印刷三次,达9000册;入选中国文库后,印刷了5000册。此前译学界有两部著作入选,即马祖毅的《中国翻译简史》和刘宓庆的《当代翻译理论》。《科学翻译学》入选中国文库,标志着黑龙江大学翻译研究实力有了显著提高、翻译理论团队的学术影响在国内译学界明显扩大。
彭玉海教授著《理论语义学研究》出版发行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彭玉海教授《理论语义学研究》一书近期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针对理论语义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立体透视和多元阐释,力求充分展现语义学的理论宽度与厚度、廓清当代语义学的理论思维和线索。本书的特色是:1 一反传统上习惯采用的空返的、缺乏实际内容的理论方法,注重理论语义学实证框架体系的建立和相关问题的具体、细致的描写。2 研究和分析的内容涵盖广,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涉及了同理论语义学有关的语言内、外的意义信息,从而树立了理论语义学的基本观念,使学界对理论语义学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3 针对不同的研究客体,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如系统论方法、多值逻辑研究法、典型化理论方法、对比方法、认知方法、定量定性方法、归纳与演绎法(二者并重,但以演绎法为主)等。
两项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项目,经社科司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共有25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通过评审。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黄忠廉教授申报的《(俄汉)全译转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邓军教授申报的《俄汉新时代教学词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一举中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
辞书研究所原所长潘国民获“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
在日前结束的中国辞书学会年会上,我中心辞书研究所原所长潘国民研究员荣获“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这是我校继李锡胤教授2006年获奖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辞书工作者。这也使我校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两名“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高校。
“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是我国专门为在出版社、院校和科研机构中长期从事辞书事业的专家学者设立的国家级奖项,是辞书界的最高荣誉,获奖者每人只得到奖牌和证书,没有任何金钱与物质奖励。迄今为止共评出两届,获奖者多为在辞书编纂、出版、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辞书界前辈。本年度共评出9名获奖者,我校潘国民研究员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位获奖者。
我中心主办第一届“全球俄汉翻译大赛”
为了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和中国译协将主办第一届“全球俄汉翻译大赛”,由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承办。具体参赛规则如下:
1.本次大赛内容为俄译汉,参赛原文、参赛规则和参赛券见《外语学刊》2009年第1期和《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或www.rlls.hlju.edu.cn,www..210.46.103.30,www.kaprial.org,www.tac-online.org.cn等网站。
2.参赛者母语分为汉语和俄语两种,分中学组、大学组和社会群体组。参赛译文要求独立完成,加盖参赛者所属单位的公章,杜绝抄袭,雷同者作废。
3.参赛译文可用A4纸打印或用无单位名称的稿纸眷写工整。译文前另附一页,用以贴参赛券。译文正文内不得透露任何有关译者及其单位的信息,否则为无效译文。
4.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为5、10、20和30名左右;又设组织奖若干名。上述2009年第4期及相关网站公布大赛结果,并授予优胜者获奖证书。
张家骅教授赴俄讲学
我中心张家骅教授于2008年9月1日至2008年10月28日应邀副俄罗斯莫斯科州杜布纳大学语言教研室在英汉语专业讲授专题课“汉俄语法对比”32学时,并在语言学教研室作学术报告“中国俄语学者的俄语研究状况(以体学研究成果为例)”,被该校职业委员会评聘为该校语言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