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我中心薛恩奎教授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08年第10期(第3—10页)全文转载了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薛恩奎教授《因果结构语义关系解析》一文。该文发表于《外语学刊》2008年第4期(34—39页),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意思Û文本》模式的自动转换机制——方法和词库”(项目编号:05JJD74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篇文章从语言中复杂的语义—句法关系入手,对因果结构语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文章指出并论证了现实中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内在联系,这些内在的联系很难被人类感知,最显性的感知标记就是各种现象在时间轴上呈现的位置;因果关系是特定时间位置上两个现象之间的特定联系,时间上先者为“因”,后者为“果”,从而构成内容结构的深层表征;在语言表达层,与其相对应的是语义结构的深层表征:主体、客体和表示使动关系的谓词,主体是“因”,客体是“果”,但是在词汇层上客体是“因”,主体是“果”,表示使动关系的谓词则词汇化为相应的前置词。
该文的转载是对我中心科研成果质量的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中心研究人员的科研热情。
《光明日报》刊登我中心研究成果
2009年1月12日《光明日报》“科技周刊”(第10版)“科技视野”栏目发表了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外术语学理论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术语学发展的新趋向”。文章作者为课题组负责人郑述谱教授与课题组成员梁爱林副教授。
文章包括“质疑术语分‘学派’”、“‘关键词’指出新动向”、“理论研究兴趣锐减”及“定向教育有必要”等4个部分,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来,内术语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新趋向。
据悉,该课题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即将申请结项。
郑述谱教授参与中俄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近年来,中俄两国加强了科技文化交流。两国政府把2008年定为中国的“俄语年”,把2009年定位俄罗斯的“汉语年”。为此,我中心郑述谱教授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合作设计了“中俄科技合作中的术语维护”课题,被列入2008-2009年度中俄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金亚娜教授担任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俄侨 历史文献档案保护开发利用研究》首席专家
课题内容是对20世纪上半期俄侨及欧洲侨民在哈尔滨留下的历史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研究,课题共有6个子课题。我中心的郑永旺教授和刘琨教授分别负责《俄侨档案中东正教的研究》和《俄侨历史档案中唯心主义哲学部分》两个子课题。该课题是俄罗斯20世纪文化复兴,特别是白银时代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将为实现黑龙江文化大省的目标服务。
我校与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共建国际术语学研究所
2009年5月7—12日,我中心郑述谱教授访问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并与该校签署了共同建立国际术语学研究所的协议。该研究所的成立使两国之间术语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对促进术语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国家社科基金会主席尤拉索夫一行访问我校
2009年6月20—22日,以我中心与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联合创建国际术语学研究所为契机,俄罗斯国家社科基金会主席尤拉索夫及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国际术语学研究所所长等一行8人来我校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参观了我校俄文文献中心、我中心资料室和我校术语学研究所。双方就国际术语学研究所今后将要进行的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术语学研究所所长奥齐洛夫还在我中心进行了学术讲座,与我中心学者、研究生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张家骅、郑述谱教授参加“第二届斯拉夫語言、文学暨文化——果戈里两百周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
为纪念俄罗斯文学之父果戈里诞辰200周年,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斯拉夫语文学系于2009年5月16—17日主办了“第二届斯拉夫語言、文学暨文化——果戈里两百周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中心张家骅、郑述谱两位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与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内容丰富的交流。
我校邓军教授被授予“普京奖”
10月13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我中心博士生导师、专职研究人员邓军教授作为在中国普及俄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接受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联合颁发的“普京奖”。
据了解,作为俄语界的最高荣誉,本次“普京奖”奖章共颁发给包括我校邓军教授在内的6位资深俄语专家。
我中心二人荣获《俄语世界》基金会通令表彰
近日,在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充分遴选的基础上,《俄语世界》基金会执行主席В. А. 尼科诺夫颁布嘉奖令,对推动俄语发展,尤其是在“俄语年”中成绩卓然的中国俄语工作者提出表彰。我中心研究人员郑述谱、王铭玉二位老师荣幸登榜。这充分反映了黑龙江大学在俄语学科所做的贡献以及在国内外的重要影响。
《俄语世界》基金会是由俄罗斯联邦外交部、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联合创办的,以学习俄语和保护它在世界的地位创造条件为目的的社会团体,成员均由著名的国务和社会活动家、政治家、语文学家、作家和学者组成,是俄语界影响范围最大的社会团体。此次授奖是基金会在中国的首次重大表彰活动,对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的友谊、加深彼此了解、推动俄语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张家骅 教授
荣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标志着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评奖工作业已完成。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张家骅教授的«Аспектуальные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компоненты в значении имен существительных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载«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俄罗斯科学院主办)2007年第1期)一文荣获语言学三等奖。这是张家骅教授第二次获此殊荣。在此之前的2006年,张家骅教授与彭玉海、孙淑芳等合著的《俄罗斯当代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一书也曾获得该奖项的三等奖。
我中心举办的第一届“全球俄汉翻译大赛”圆满结束
由我中心、黑龙江大学、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中国翻译家协会暨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球俄汉翻译大赛”引起了海内外俄语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大赛共收到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人士的参赛译文569份,其中国外2份,中学5份,社会38份,高校524份;从参赛人员的职业来看,有教师、学生、公务员、科研人员、商人、军人、自由职业者等;还有部分单位积极组织,以团体身份参赛,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1名以及优秀奖31名。本次大赛起到了促进俄语学习,增进中俄友谊的作用,达到了大赛的预期目的。 郑述谱教授主编的《基础汉语学习字典·英语版》出版
由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郑述谱教授主编、张春新副研究员参与编纂的《基础汉语学习字典·英语版》于2009年3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本字典是《基础汉语学习字典》(系列丛书)的第二部。该字典是以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为主要适用对象的工具书,是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辞书研究所词典学研究工作及编纂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我中心郑述谱、金亚娜教授受到乌克兰驻华大使接见
11月3日,我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郑述谱、金亚娜教授应邀出席了乌克兰驻华使馆的招待会。大使尤里·克斯坚科与夫人与郑述谱、金亚娜教授夫妇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并合影留念。大使与夫人还愉快地接受邀请,表述愿意在适当的时候来哈尔滨黑龙江大学访问。郑述谱、金亚娜向大使夫妇赠送了他们与乌克兰汉学家合作编写的《精选乌汉汉乌词典》、金亚娜最近发表的果戈理研究方面的论文等。乌方对这些研究成果对增进中乌人民之间相互了解所起到的有益作用表示充分肯定。
金亚娜教授在《俄罗斯文艺》发表学术论文
我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金亚娜教授在《俄罗斯文艺》2009年第三期上发表了题为“并非不可解读的神秘——果戈理灵魂的复合性与磨砺历程”,为该期“学术前沿:果戈理诞辰200周年”栏目开篇。本篇文章论及果戈理的精神世界及创作中的乌克兰民族因素,首次比较详细、具体地论述了乌克兰民族的独特人文特征和人文心理,并指出俄罗斯文学史家在撰写文学史时独霸果戈理的做法与史实的相悖。全文2.3万字,引起学界比较好的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