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心简介

日常工作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2002年第3期(总第8期)

作者:管理员3   时间:2002-09-09   点击数:
 

一、中心要闻

 

(一)交融与共生——俄侨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在松花江畔美丽的太阳岛上,伴着秋日的暖阳,俄侨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终于如期(2002923~25日)举行了。此次会议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联合主办的。与会的外国专家有:当代俄罗斯著名学者、莫斯科师范大学的В.阿格诺索夫教授;牛津大学大学学院的M·尼科尔森博士、蒙古国际关系学院的Ю.鲁奇金教授、俄罗斯阿穆尔大学的安娜·扎比亚科女士以及来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历史学教授В.达奇生。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所长金亚娜教授致开幕词,对与会人员表示欢迎,讲述了在哈尔滨召开这次俄侨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并就黑龙江大学在俄侨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和有关情况作了介绍。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陈震教授在讲话中回顾了哈尔滨这座美丽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特质以及它作为中俄友好的象征对于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同时向大会介绍了黑龙江大学以及该校学科的发展情况,对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作了充分肯定。俄罗斯当代著名学者В.阿格诺索夫教授也对此次会议表示祝贺,并希望此次会议成为友谊的象征和国际学术界沟通的桥梁。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学者李莎教授、李锡胤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吴泽霖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刘文飞研究员、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家骅教授、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主任邓军教授、黑龙江大学科技处处长赵经贵教授、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张政文教授。

在大会发言的开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阿成先生向与会者做了关于哈尔滨文化传统风情的精彩报告,展示了一个作家眼中哈尔滨的往昔与今日,其间融汇着几代人对在哈生活过的各国侨民,尤其是俄国侨民的深厚情谊。他说,哈尔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素有诸多美称,如“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冰城”、“榆树之城”等;同时它又是一座宽容的城市,从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奔向这片土地的人。他的发言赋予在这座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城市首次召开的俄侨文学研讨会以浓重的文化色彩和友好气氛。

此次会议上国内外专家就俄侨文学研究所作的报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专事索尔仁尼琴研究的M·尼科尔森博士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索尔仁尼琴创作中浓重的意识形态倾向,揭示了长期以来评论界制造的有关这位作家的神话的本质;В.阿格诺索夫教授就他所感兴趣的第二浪潮俄侨文学的总体情况和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的创作发表了演说,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语境下为中国研究者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信息;Ю.鲁奇金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蒙古的俄侨文学研究情况并就哈尔滨侨民作家列夫·克莱格尔的创作做了重点发言;В.达奇生先生介绍了在中国出生的俄侨作家奥尔洛夫及其长篇小说《侨民》;安娜·扎比亚科女士在报告中论述了哈尔滨的俄侨诗歌发展的两条道路问题;黑龙江大学的资深学者李锡胤教授以茨维塔耶娃所译的波德莱尔的诗作《航海》为蓝本,总结了这位诗人创作中的语言特点和6种文化情结;多年从事布罗茨基研究并出版了有关研究专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文飞先生在的发言中主要探讨了这位诗人身上存在的诸多矛盾以及对他人格气质的影响,并由此得出几点启示;黑龙江大学学者金亚娜教授对俄侨哲学家哲学思想中的索菲亚学说做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揭示了这一对于理解俄罗斯哲学思想极为重要的理念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对哈尔滨的俄侨文学有独到研究的黑龙江大学荣洁教授介绍了哈尔滨俄侨诗人、作家涅斯梅洛夫的生平,并以此为脉络分析了他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英男教授以《俄侨诗人的“中国声调”》为题做了有关俄侨诗歌创作中的中国情结的报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立业副教授对霍达谢维奇抒情诗的美学因素作了深刻的剖析;另外,南开大学专事中俄古籍比较研究的阎国栋教授还向与会者介绍了1920世纪之交生活在哈尔滨的3位俄侨汉学家以及他们在中俄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贡献和学术成就。

在有关俄侨作家作品的研究中,纳博科夫成为一个焦点,几位博士生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位美裔俄侨作家进行了解读: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张鹤副教授从叙事学和作家构思的角度对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黑龙江大学博士生李志强从作家的另一部小说《卢仁的防守》着眼,以精神分析理论对卢仁之死进行了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于明清则阐述了纳博科夫创作中的普希金传统。同时,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冰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俄国幽默桂冠女作家苔菲的生平、文学地位与创作特色;皖黄山学院中文系吴嘉佑副教授对俄罗斯新生代侨民作家、“布克奖”得主希什金及其作品《攻克伊兹梅尔》作了重点论述;东北师大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原学教授主要分析了法伊娜·布拉戈达罗娃的小说《啊,这双黑眼睛》的艺术特色;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王宗琥在发言中探讨了扎米亚金创作中的表现主义因素;南京大学讲师、博士生段丽君则介绍了亚·维尔金斯基的创作主题和艺术特色;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刘锟分析了梅列日科夫斯基历史小说的个性化特征。

北京大学的任光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建华教授、南昌大学的黎皓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徐振亚教授等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大会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绝大部分与会者都做了大会发言。会后国内外学者就相关的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黑龙江大学俄罗斯文学博士荣洁教授在大会结束时致闭幕词,指出此次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一次俄侨文学国际会议是我国俄侨文学研究国际化的标志,是一次成功的会议,是俄侨文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中国·哈尔滨·俄侨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会人员及论文一览表

 

 

 

性别

 

     

论文题目

张建华

 

北京师大历史系

自我放逐的灵魂——20世纪20-30年代的俄国侨民运动

李英男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俄侨诗人的“中国声调”

段丽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

俄罗斯不歇的歌者——俄侨歌唱家亚·维尔金斯基

原学惠

 

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Фаина Благодарова和她的小说《啊,这双黑眼睛》

黎皓智

 

南昌大学中文系

仇恨心理与故土情怀的奇妙结合——浅论吉皮乌斯离开俄罗斯以后的诗歌创作

阎国栋

 

南开大学外语学院

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汉学家

汪剑钊

副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俄罗斯侨民诗歌的知识分子特征

林精华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化的迁徙与杂交—巴黎与哈尔滨俄侨文学比较研究

梁春芳

 

北方文艺出版社

谈俄侨文学系列丛书的出版

于明清

博士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纳博科夫创作中的普希金传统

余一中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

小议维尔京斯基的旅华诗歌

王立业

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

霍达谢维奇抒情诗美学因素初探

周启超

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俄侨文学的文化功能——从美国俄侨文学谈起

刘文飞

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

文明的孩子——布罗茨基的创作

赵桂莲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

蒲宁的政论文章研究

吴嘉佑

副教授

黄山学院中文系

论希什金

В. Агеносов

 

 

莫斯科师范大学

Творчество писателей  второй волны русской эмиграции в контексте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турного  процесса ⅩⅩ века

Ю. Кручкин

 

 

莫斯科蒙古学协会

蒙古国际交流学院

Творчество Харбинского писателя Льва Крэгера

В. Росов

 

 

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分院

Молодая Чураевкаистории создания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кружка в Харбине

Nicholson

 

牛津大学大学学院

О. Солженицыне

Анна Забияко

副教授

阿穆尔大学

Два пути Харбинской поэзии

王阿成

 

《小说林》黑龙江作家协会

俄国侨民在哈尔滨的生活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简析《普宁》的叙述结构特征

王宗琥

博士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

扎米亚金创作中的表现主义因素

金亚娜

 

黑龙江大学

俄侨哲学家的索菲亚学说

李锡胤

 

黑龙江大学

茨维塔耶娃的译诗《Плавание

李志强

博士生

黑龙江大学

卢仁之死

戴卓萌

博士生

黑龙江大学

永远的俄罗斯人蒲宁

 

博士生

黑龙江大学

梅列日科夫斯基历史小说的个性化特征

 

 

黑龙江大学

来自中国的澳大利亚俄罗斯诗人

 

 

黑龙江大学

谈聂斯梅洛夫

 

 

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

苔菲的生平与创作

 

 

青岛化工学院

从抽象的模式化图形谈起 ——《彼得堡》中阿波罗·阿勃列乌霍夫的象征形象分析

赵晓彬

副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

俄罗斯文学的装饰风格初探 ——布尔加科夫的小说《白卫军》装饰风格浅析

陈敬咏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中的假定形式

陈训明

副研究员

贵州社会科学院

《群魔》的反恐怖主义意义和它不该被删掉的一章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

《大都会》——70年代末苏联文坛上的一个不群之声

刘洪波

博士生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

果戈理的艺术观

 

 

(三)《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第一集(语言学卷)正式出版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第一集(语言学卷)已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本集刊刊登的文章来自国内外26所院校及出版单位,计49篇。内容涵盖俄语语义学、语用学、词典学、计算语言学、词典编纂、俄汉对比以及其它相关领域。该书在北京、上海、哈尔滨个城市的大型书店出售。

 

 

二、科研成果

 

200279月)

俄语语言学

 

张家骅:“词汇函数”的理论和应用 《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要:“词汇函数”是莫斯科语义学派《意思←→文本》模式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理论对于词汇语义学、熟语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词汇函数”的概念、“词汇函数”与深层句法结构、同义转换系统的关系等方面阐释这个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用“词汇函数”体系描写汉语词汇系统、建构汉语词汇转换规则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词汇函数;深层句法结构;转换规则;熟语性;详解组合词典

 

郑述谱:德列津的术语理论与实践  《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要:德列津是俄罗斯术语学派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本文对他最主要的几部术语学著作中阐述的主要理论观点做了扼要的介绍,尤其对涉及科技术语标准化、国际化问题做了较详尽的说明。同时,对他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以及他的失误、偏颇之处给予了客观的评析。

关键词:术语;概念;标准化;国际化

 

王铭玉: 语言符号的意义 《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要:语言符号的意义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研究焦点。关于意义的界定有很多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方法论观、本体论观、认识论观,但这三种观点都显片面。“完整”的意义不能仅仅通过一个层面来传达,而是贯穿于物质符号、语言符号和言语符号三个层面之中,这就是一种新的符号意义学说——意义的层级观。

关键词:语言;符号;意义;层级观

 

  斌:简单句的语义结构 (《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要: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关于语言单位的金字塔式语义结构模式。语言单位的语义就是这一语言单位通过在具体的言语中的运用而抽象出来的一般的“符号←→符号实指对象”、“符号←→符号指代观念”、“符号←→ 符号使用者”的反映关系及这些关系的构成要素,并且由于语言符号的作用而得以固定下来。因此,语义实际上是数个不同质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义可以是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这一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们把这个结果称之为符号的语义结构。当我们把这一结构运用于句法的研究时,它相应地也就成了句子的语义结构。句子的语义结构由四个要素组成—句子符号、句子实指对象、句子指代观念和句子使用者,其中每一种要素又因反映—被反映方式而表现为符号意义的内、外部因素,所有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句子的语义运动。

关键词:简单句;语义结构

 

李红儒: 从语句的交际结构看说话人形象 (《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要:знать看似简单,实则困难。其困难体现在它与人(首先是说话人,其次是命题意向主体)联系在一起;同时还与世界(认知对象)密切关联。可以说,знать是语言的缩影。它以认知为基础,从说话人对述位(交际焦点)的认定与相应表示方法的使用、从对знать的再操作研究说话人。本文是“从知晓命题谓词的一般特点看说话人形象”的续篇。

关键词:语句;述位;说话人;说话人形象

 

彭玉海:命题内部的两种基本语义关系 (《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要:本文把命题当作“说话人化”的命题看待,对其内部两种基本语义关系“预设意义”和“蕴涵意义”作了对比分析。命题内部的语义关系当然不止这两种,但它们在命题语句意思的解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从蕴涵和预设的性质、特征、功能,以及它们同逻辑、否定等的关系,从其真假值的分布等方面入手,对二者的区别作了较为详尽分析。

关键词:命题;蕴涵;预设;真值表;语句意思

 

惠秀梅: 构词语素не的熟语性用法 (《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要:俄语构词语素не既可以表达普通的否定意义“неверено,что”,也可以作熟语性使用(идиоматичное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本文主要讨论了它同形容词、副词和名词相结合时的意义情况。

关键词:构词语素не;熟语性用法;否定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

  •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 黑ICP备14005517号-5    查号台:0451-86608114 传真:+86 0451-86661259    通信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邮编:150080